在 twitter 上发现 Wildcard 平台跑路了,开始找办法充值 Claude Code,调查之后发现靠谱不怕跑路的支付方案有两个:

  1. App Store 美区账号订阅
  2. 虚拟币平台发行的信用卡

有了保底方案就不慌了。恰巧 Kimi K2 发布,就研究了一下是否能搭配使用,一方面节约点钱,另一方面为可能的被平台封号做二手准备。

如果是 Claude Code + Kimi K2 设置一下环境变量即可:

kimi() {
export ANTHROPIC_AUTH_TOKEN=${KEY}
export ANTHROPIC_BASE_URL=https://api.moonshot.cn/anthropic/
export ANTHROPIC_SMALL_FAST_MODEL="kimi-k2-turbo-preview"
export ANTHROPIC_MODEL="kimi-k2-turbo-preview"
claude --dangerously-skip-permissions $1
}

如果是使用 OpenCode + Kimi K2 则稍微多一点:

  1. ~/.local/share/opencode/auth.json 中放置自己的 moonshot 平台生成的 key(要注意自己 key 是从 https://platform.moonshot.ai 还是 https://platform.moonshot.cn 生成的)
{
   "moonshot": {
   "type": "api",
   "key": ${KEY}
   }
}
  1. ~/.config/opencode/opencode.json 中配置一下模型和 URL
{
  "$schema": "https://opencode.ai/config.json",
  "theme": "opencode",
  "provider": {
    "moonshot": {
      "npm": "@ai-sdk/openai-compatible",
      "options": {
        "baseURL": "https://api.moonshot.cn/v1" // 如果是从 https://platform.moonshot.ai 生成的 key 记得改这里的 URL
      },
      "models": {
        "kimi-k2-turbo-preview": {}
      }
    }
  },
  "autoshare": false,
  "autoupdate": true
}

配置好了之后就按照平常用 Claude Code Max 5x 的方式使用了一下 Open Code + Kimi K2,大概一上午用掉 30 块钱,代码生成和分析在我的 codebase 上体验上没有那么大的差别,或许因为按量计费,自己提供上下文给 AI 的时候还会二次检查一下,所以输出效果也比较好吧。

这个费用,虽然看起来不便宜,但根据自己这个月使用习惯,预测如果不是灵感大爆发,应该是不会用超到 $100 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