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周又调整了一下自己写东西的方式。此前刚接触到 PARA 理念的时候觉得这种整理方式很简单且有效,刚好看了 Randy 写的《我如何使用 Apple Notes 做笔记》 ,感觉其记录和写作方法相当有说服力。就把笔记系统从 logseq 切换到了 Apple Notes,一开始体验还挺好的,除了想要将笔记分类无法使用带有层级的 tag。

大概半年,决定还是得换回基于文件的笔记系统。主要原因有两个:

第一,我没办法简单地让 AI 来访问到我的笔记。Apple Notes 它不是基于本地文件的笔记应用,也并不提供接受让 AI 访问所有的笔记。这一点还有点麻烦,毕竟工作和学习所记录的东西,还是希望能够利用大模型的能力帮忙整理和分析一下。

第二,Apple Notes 没有 markdown 的支持,我写的东西还是很依赖于 markdown 的语法,毕竟有一些需要发布。

以及这段时间发现 PARA 对于我来说不太实用,我几乎不用 Area 和 Resource 的 tag。绝大部分记录的东西都能放进 project,所以有个一级目录已经足够了。PARA 徒增笔记创建的启动成本和维护成本,比如我需要在一个笔记状态变化(比如 resource/prompt 变到 project/side-project)的时候更新 tag,而 tag 不是内容,我经常会忘记。

笔记软件暂时选择了两年没有更新的 Taio,但其使用体验对我来说依然很好。

娱乐

依然是鸣潮,花了二十多个小时跟上了主线。很期待接下来清理地图和支线的体验,但依然很讨厌玩限时活动小游戏。